會想發這篇主要是想梳理外派越南兩年多的心得,以及對文組畢業生的一些看法。
一 前言
文組碩班畢業且當完兵後,一開始投履歷鎖定的範圍就是外派東南亞,主要投的是越南,對於職務沒有特別限定,除了因為之前來過越南旅遊外,碩班室友是越南人,對於越南文化已有一定認識也是理由之一;此外有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碩班耗時太久,以金錢和工作經驗來說機會成本損失太多,故想藉由外派來達到儲蓄和快速累積工作經驗的目的。
越南環境蠻好適應的,基本上就是一種亂中有序的隨興,優點是住宿便宜,有台灣較少見的酒吧街、sky bar文化,因歷史淵源而有美麗的法式建築(河內聖約瑟夫教堂、峴港大教堂、西貢聖母大教堂、耶穌聖心堂、郵局、胡志明市美術館、人民委員會廳等),還有很多質感佳的咖啡店,食物部分市區囊括了各國料理,越南菜本身也好吃。
基本上外派越南工作機會多的是傳產,型態也差不多,通常是工作一到六,住工廠裡的員工宿舍(廠區通常在平陽、同奈等,離胡志明有一點距離),工作有時加班加不少,但習慣後也沒所謂加不加班,總之就是把事情做好。
二 越南外派優點
外派越南傳產優點蠻多的,當然視職務不同,升遷待遇都不一樣,年薪百萬不敢說每人都是,但理論上不難。以下幾點是個人對外派越南優點上的一點淺見。
1. 儲蓄容易:
網路上的外派前輩也多會提這點,畢竟這是外派強勢的地方。以外派的絕對薪資來說,儘管年薪能過百萬,但不少待在台灣工作的人年薪也能達到此水平或更高,但外派厲害的是包吃、住、打掃洗衣、交通,只要負責工作就好,生活上的基本開支公司全包,等於為你省了很大一筆開銷,且工作環境在比較鄉下的地方,一到六多待在公司,存錢快,賺的錢基本上就是安穩牢固地存起來,台灣同等薪資或就算高一些,若自行負擔食宿,薪資等同也少了一些。當然待越南一陣子就知道若認真消費起來也是能花不少,以正常不要太誇張的情況,一桶金不用太久就能存到。
2. 排假彈性:
通常越南外派一年內都能排幾次長假(約莫4-5次),天數7-10天不等視不同公司而定,儘管越南幾乎沒有什麼國定假日(雄王節、勞動節、年假,前兩者還各只有一天),當台灣朋友在各種國定假日於臉書IG打卡四處晃、以及週六參加各種活動時,難免會羨慕忌妒,但利用彈性的排假返台放空或至別國晃晃當個暫時的背包客,其實也不錯。
3. 文化交流:
若你是熱愛文化交流的人,待在這邊工作的同時,就是一種異域文化經驗,和越籍同事相處、利用出差機會去北越、中越(視工作性質而定)、利用假日去胡志明及附近的一些城市(美奈、頭頓、芹苴等)或參加一些tour(古芝地道、湄公河之旅)、參觀各種古蹟了解越南歷史,以及生活中各種民情風俗的體驗,算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無形精神收穫。
4. 未來趨勢:
越南整體經濟還是在成長的,雖然個人覺得不像媒體說得這麼誇張,但這邊未來應該還是有不少機會(或許因疫情關係,部分產業會加速南移的趨勢),加上台灣和越南不論是經濟或文化皆互動頻繁,有越南外派經驗可能也算為自己開了更多可能性。
三 對文組畢業生的看法和建議
個人是文組碩班畢業,以時間來說,文組碩班普遍要念3-4年,比其他領域久,且若以自己所學的領域為出路依據(文史哲),可能是走教職或是繼續朝該領域研究,前者而言台灣教職目前似乎飽和,不似師長那個年代好找,後者要有清貧樂道如陶淵明般的精神(除非家裡經濟過得去或在文科領域有十二萬分的熱誠兼有一定程度資質,不然不太推文組碩博班);至於部分人選擇高普考,這就很現實地分成考上跟考不上。讀書讀一輩子,上了大學甚至繼續碩博班,時間和金錢上花了龐大的機會成本,卻又不能立即學以致用且還要投入另一場考試以換取工作,擺脫不了讀書和考試的桎梏,蠻消磨意志的。至於文科畢業生往往想走文字編輯等工作,起薪低且替代性高,可能也不太容易。
身為文組不是劣勢,但心態一定要有所改變,畢竟師長不會管求職這塊也不清楚實際市場狀況,他們那個年代碩博班念再久,出社會找工作都不算太難,是真正能學以致用,且關在名為學術的象牙塔,一定程度上是與社會脫節的。待在學術界,你往往會成為系上或師長的助理,同時要完成個人的研究,但若沒有繼續朝學術界發展,你的研究內容本身以及在文組學到的滿腹經綸對將來工作幫助有限,因此必須特別加強自己身為文組的能力:蒐集、分析、統整、歸納資訊,組織條理性和邏輯能力,這些看似玄虛的詞彙,實際上不管你去什麼工作都用得到,理論上文組畢業生的這些能力必須比其他領域優秀,才能不被市場潮流淹沒。
至為關鍵的一點是,文組畢業生絕對不能畫地自限,應時時保持學習心態去廣納各種新知,尤其是英文和電腦的文書處理能力一定要弄好,若傳統文史哲類所認為英文與己無關,那工作上可能會較為受限;此外,若因自己是文組而將定位設定在文書編輯或行政庶務等,雖無可厚非,但無形間也少了很多機會,身邊有部分同學把自己找不到工作歸咎為所學科系和整體就業環境不景氣而不知心態上要調整,整天自怨自艾覺得念錯科系,說真的是很愚昧且可悲的事。
師長不會教你、書中的古人更不會教你這些,或許遵循某些古人的精神境界,當個清貧樂道的文人是儒家千年傳統所鼓吹的(顏回簞食瓢飲等),但這些古人清貧不得志的背後,更多的是無可奈何,現實環境無法改變只好昇華自己的失意心態,將其包裝得合乎儒家道德觀,但現代學子若只學這些牢騷、沉浸在失意情緒自以為是時不我予的悲劇角色,將自己的狀況全怪在科系、環境,那可能要重新檢討自己。
四 結論
其實就個人經驗而言,碩班畢業當兵後就直接來越南外派,且求職過程順遂,未經歷網路上一些文科畢業生求職不順的困境,有些言論可能不太周到,但外派初期也是經歷過職場的洗禮:雪片般的mail、處理不完的代辦事項、放假也要隨時接工作電話的戰戰兢兢心態,以及職場的飲酒文化和一到六的長工時等,上述幾點在台灣工作的朋友或許較難想像,除了學生時代所學的技能(語文、電腦能力等),外派也要足夠的抗壓性。
特別想寫文組畢業生這段,可能是因為身邊還有一些徬徨的文組同學方向未定,其實很多工作都無所謂分組分科系,重點是心態上要保持彈性不要畫地自限,不要認為自己是文組就"只能"做文組的事,更不要將自己的不得志怪罪到科系上。外派是一個選擇,另外如筆者的親人同樣文組畢業在科技業也是待得妥當,一切的應用還是看個人造化。
留言列表